11月5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齐鲁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25)”——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美育能力素养提升培训第二期在贵阳启动。贵州省教育厅省教师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刘波教授,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洪兆教授,齐鲁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邵恒,项目首席专家李伟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邵恒主持。

孙洪兆代表齐鲁师范学院致辞。他介绍,学校深耕教师教育77载,是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基地、“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唯一承办单位,已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超1100万人次,培育齐鲁名师、名校长1400余人。针对本次培训,学校组建“省内外联动、理实互补”的三维师资矩阵,既有理论权威,也有山东一线名师,更邀请本地教研员专家加盟,确保课程既含前沿理念,又能精准解决本土教学痛点。

刘波作开班讲话,围绕美育教师成长的“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与参训教师交流共勉。他强调,美育关乎学生人格成长、品格塑造及艺术感知力培养,绝非“配盘子”学科。针对教师面临的知识断层等问题,他指出“回炉锻造”是双重成长的必由之路。在“学什么”上,他提出教师需钻研教育规律、借鉴实践案例、通过阅读提升素养;在“怎么学”上,给出“阅读奠基、写作为要、实践为王”的路径,建议教师制定阅读计划、多写多投、结合学情实践并加强跨区域交流,呼吁大家以“空杯心态”学习,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

来自毕节市赫章县可乐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的文炜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道出基层美育教师的共同心声:“手里握着珍贵的民族音乐‘宝藏’,却总怕讲不透旋律里的文化故事;想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又在教学设计上找不到突破口。”她表示,期待在4天培训中,将山东教育的先进经验与贵州民族特色相结合,打磨出更适合乡村孩子的音乐课。

作为鲁黔两地深化美育协作的重要延续,本次培训紧扣“需求导向、精准赋能”原则,通过前期项目团队实地调研贵州美育需求,结合济南首期203名学员的反馈,进行课程迭代,形成“理论扎实、实践落地、本土适配”的专属培训课程体系,后续小学美术、初中美术共4个班将陆续开班,最终惠及全省1000余名中小学美育骨干教师。

齐鲁师范学院与贵州省教育厅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师资互访、资源共享、成果共建,让齐鲁教育智慧赋能黔地美育创新,让贵州民族文化丰富中华美育内涵,共同谱写新时代基础教育美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初审:宁波
复审:史远
终审:邵恒